一周科研精選|最危險的衰老細胞

1.Nature最危險的衰老細胞及抗衰老藥新靶點 明尼蘇達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最近在《Nature》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發現,衰老的免疫細胞是最危險的衰老細胞類型。 細胞在體內受到損傷或壓力時就會衰老,并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在我們的器官中積累。衰老細胞導致炎癥和衰老,以及大多數與年齡有關的疾病。 An aged immune system drives senescence and ageing of solid organs
2.Nature解鎖冠狀病毒的“三把斧頭”
發表在《Nature》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一種多管齊下的策略,該病毒使用該策略確保其快速有效的復制,同時避免被免疫系統發現。 本研究側重于細胞水平理解SARS-CoV-2感染工作期間的分子機制。 病毒使用的第一個策略是降低細胞將基因翻譯成蛋白質的能力,這意味著總的來說合成的蛋白質更少。第二種策略是,它主動降解細胞的信使RNA——這種分子攜帶著從DNA到核糖體制造蛋白質的指令——而自己的信使RNA轉錄本仍然受到保護。最后,研究表明,這種病毒還能夠阻止mRNA從細胞核輸出到細胞的主室。 SARS-CoV-2 uses a multipronged strategy to impede host protein synthesis
3.Nature追蹤身體與“益生菌”建立健康關系的第一步 發表在《Nature》雜志上的一項研究揭示了人體是如何保持這種平衡的。對小鼠的研究表明,生命的早期是免疫系統學會識別腸道細菌并建立監視以控制它們的關鍵時期。這項研究的作者說,這些機制的缺陷可以幫助解釋為什么免疫系統有時會在錯誤的地方攻擊有益細菌,導致慢性炎癥,這是導致炎癥性腸病的原因。 Thymic development of gut-microbiota specific T-cells
4.Nature首次揭示了參與記憶和學習的關鍵受體的結構 海馬區是大腦中負責記憶和學習的部位。科學家近日首次揭示了海馬區重要受體周圍的結構。這項研究由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開展,于5月12日發表在《Nature》雜志上。
這項新的研究集中在谷氨酸受體的結構和功能上。谷氨酸受體是一種神經遞質受體,參與大腦海馬區神經細胞之間的信號感應。這項研究揭示了海馬中谷氨酸受體的三個主要復合物的分子結構。
5.Science新研究發現新冠病毒致命弱點:阻止病毒RNA基因組“移碼”!
研究人員設法在新冠病毒RNA基因組“移碼”位點捕獲了核糖體。然后,通過冷凍電鏡研究發現,病毒RNA會形成一個假結結構,停留在核糖體mRNA通道的入口處,在mRNA中產生張力并促進“移碼”發生,而新生的病毒多蛋白與核糖體通道形成明顯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說,假結與核糖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引起了“移碼”的發生。 Hippocampal AMPA receptor assemblies and mechanism of allosteric inhibition
6.Science重要成果:我們的好奇心從何而來? 好奇心Curiosity是探索和調查未知事物,并從而獲得新發現的動力。它與饑餓一樣,對于生存至關重要。但是一直以來,我們對于好奇,以及尋求新奇行為的大腦機制還并不清楚。 最近,荷蘭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的大腦回路,這一神經回路是好奇心和尋求新奇行為的基礎。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5月13日Science雜志上。 A Cell-type Specific Cortico-subcortical Brain Circuit for Investigatory and Novelty Seeking Behavior
7.Cell斯坦福大學超越教科書范式:一種全新的生物分子! 這種新型生物分子被稱為glycoRNA,它是核糖核酸(RNA)的一條小絲帶,上面懸掛著糖分子。到目前為止,科學上已知的唯一一種類似糖修飾的生物分子是脂肪(脂類)和蛋白質。這些糖脂和糖蛋白無處不在地出現在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細胞中,對生命的重要過程做出了廣泛的貢獻。 有趣的是,新發現的glycoRNA,既不罕見也不隱蔽,只是因為沒人想去尋找它們——考慮到它們的存在公然違背了成熟的細胞生物學,這是可以理解的。 5月17日發表在《Cell》雜志上的一項研究描述了這一發現。 Small RNAs are modified with N-glycans and displayed on the surface of living cells
8.Cell中科院學者最新發文:抗病小體如何保護植物免受病原體侵害 在植物中,抗病蛋白是主要的免疫受體,可感知病原體和害蟲,并觸發強大的防御反應。科學家們之前發現,一種抗病蛋白:ZAR1在檢測入侵的病原體后,會轉化為高度有序的蛋白復合物,被稱為抗病小體(resistosome),這為解析植物抗病蛋白的工作原理提供了第一個線索。然而,尚不清楚抗病小體如何激活植物防御的。
為此,來自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周儉民研究員,陳宇航研究員,何康敏研究員,與清華大學柴繼杰教授合作,采用了最先進的電生理學和單分子成像技術來研究其分子機制,最終發現ZAR1抗病小體能激活植物免疫力。
這一最新發現公布在5月12日Cell雜志上。 The ZAR1 resistosome is a calcium-permeable channel triggering plant immune signal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