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緣何將“地坪”產業做得風生水起? 
8月18日,記者走進位于寶豐縣商酒務鎮韓莊村的地坪產業園。因為疫情,寶豐縣建筑裝飾地坪協會會長、遠達地坪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鋒印有了難得清閑,一邊喝著“功夫”茶,一邊劃拉著桌上3部手機里來自全國的信息。 “趙總可是俺村的傳奇人物。”該村黨支部書記李勇剛風趣地說,“他可是啥都敢干、從來不服輸,村里人送外號‘趙瘋子’!” “說出來估計恁都不信,我打小就愛折騰科研試劑盒。”52歲的趙鋒印拉開話匣子,“初中畢業后,織過襪子、養過蝎子,新疆摘過棉花、鄭州賣過菜,賠光了積蓄還欠銀行好幾萬。” 正是這個村民眼里“干啥啥不成,弄啥啥不中”的人,卻成了全村的致富帶頭人。 “2009年我在上海一家外資企業務工時,發現把幾種粉末按比例放進水里,凝固后一噸的價格竟然賣到20萬!”趙鋒印看到了商機,也因此改變了人生。 當時的他并不知道,這種名叫“混凝土固化劑”的化學品,加注到水泥后能實現二次加固,硬度提高50%—80%,經過打磨后,地面可以達到大理石的亮度。 說干就干。但初中畢業搞科研試劑盒,這談何容易。趙鋒印就憑著幾包樣品“依葫蘆畫瓢”,院里院外的路面成了 “實驗室”,每天最少配比20多次,兒子用過的作業本背面上記滿了abcd;妻子李艷茹也曾抱怨他,“家里大小事不管,整天蓬頭垢面,神經兮兮,對著幾包‘粉面’發呆。”

經過半年多的反復實驗科研試劑盒,2010年6月的一天早上,趙鋒印用釘子輕輕劃過實驗樣品,居然沒有留下痕跡。“成功了!”回想起當年那一刻,他依然掩飾不住興奮。 在獲得市場認可后,2011年,趙鋒印創辦了寶豐縣遠達地坪公司,從事固化劑、修補劑生產銷售,磨片研發,鏡面地坪拋光工程等業務,并將業務做到了全國各地。 先富帶后富,致富不忘鄉鄰。趙鋒印成功后并沒有沾沾自喜。韓莊村處于虎狼爬嶺上,全村1750口人,人均耕地面積不足1畝。而地坪產業利潤大,施工技術易掌握,何不借機鼓勵大伙共同參與,抱團發展呢?
免費傳授科研試劑盒技術,先墊付設備材料款。2015年起,在趙鋒印的帶動下,韓莊村地坪產業如雨后春筍般崛起,逐漸當日成為響當當的“地坪村”,地坪產業也被“帶入”寶豐縣十二大產業鏈。
“如果沒有趙總慷慨提供的6萬多元幫助,俺也沒有今天。”該村村民、寶豐縣積建地坪有限公司負責人趙長路感激地說。不僅要做大,更要做強。聘請技術員,成立寶豐縣建筑裝飾地坪協會,趙鋒印一直在思考如何把產業引向正軌。韓莊村地坪產業的發展,也得到了當地的支持。在“萬人助萬企”活動中,該縣不僅成立了“地坪磨片產業鏈”服務專班,從科研人才、資金用地等方面給予支持,還規劃建設了占地30畝的地坪產業園,助力地坪產業擴大招商補齊發展鏈條。 引進的金剛砂全自動生產線、自流平水泥以及環氧地坪漆生產線正在建設,水電、道路等基礎設施即將完工……“有了縣里的支持,我們更有底氣了。下一步,將加大無機磨石板、研磨機等領域的研發,為韓莊村地坪產業發展繼續出力。”看著建設的產業園,趙鋒印信心滿滿。
文章轉載自人民咨詢。 |